在醫療產業的廣闊天地里,成功與失敗如影隨形,構成了這個領域獨有的風景線。2024年,中國醫療產業經歷了諸多波折,這些波折不僅揭示了行業的復雜性,也為未來的前行提供了寶貴的教訓。
微創醫療,這家曾經的明星器械企業,如今卻陷入了持續的股價下跌困境。四年間,其股價跌幅近30%,與最高點相比,幾乎打了一折。這背后的原因,除了行業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過度使用財務杠桿。在資本狂熱時期,微創醫療不惜一切代價擴張,通過大量并購和借款,試圖實現萬億市值的夢想。然而,當資本環境惡化,償債壓力陡增時,微創醫療不得不四處奔波,尋求融資和出售資產,以緩解資金鏈的緊張。
與微創醫療相比,北海康成的遭遇則顯得更為凄慘。作為中國罕見病第一股,其市值在2024年幾乎蒸發殆盡,僅剩5990萬港幣,與最高市值相比,跌幅高達96%。北海康成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選擇了錯誤的賽道。罕見病患者數量有限,研發成本高昂,而國內的支付環境又相對較弱,這使得北海康成難以賺取超額利潤。其銷售主要依靠商業保險買單,難以獲得醫保支持,最終陷入了增長困境。
恒瑞醫藥的出海之路也充滿了坎坷。在與海外藥企的并購交易中,恒瑞醫藥少賺了近10億美元。這筆交易不僅凸顯了中國創新藥企在出海層面的稚嫩,也提醒了所有藥企,在出海過程中需要更加謹慎和精明。恒瑞醫藥的BD策略悄然生變,用60億美元的大手筆引領了國內創新藥企的NewCo風潮,這背后是對出海利益最大化的深刻反思。
華領醫藥的FIC藥物多格列艾汀,雖然在研發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但在商業化層面卻并未取得預期的成功。其銷售額遠低于市場預期,甚至被拜耳這樣的行業巨頭所拋棄。多格列艾汀的療效表現尷尬,缺乏新一代降糖藥的優勢,價格也不占優勢,這使得其難以打開市場局面。這進一步告訴市場,FIC藥物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其稱號本身,更在于其能夠給患者帶來的實質性改變。
心脈醫療因忘記填報企業發展情況報表而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這一事件暴露了其內控管理的混亂。盡管心脈醫療在專li、研發成果和營收等方面都表現出色,但如此簡單的疏忽卻導致了巨大的損失。這提醒所有企業,在追求技術革新與市場擴張的同時,必須謹慎維護好公司的治理結構與管理。
燃石醫學作為腫瘤NGS行業的領頭羊,在2024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股價跌幅超過20%,市值不到1億美元。燃石醫學的創始人坦誠公司犯了三個錯誤:發展節奏把握錯誤、錯估資本周期、沒有預料到經濟周期的影響。這三個錯誤使得燃石醫學在資本市場上步履維艱,也提醒了所有企業,在面對外部機構的樂觀預測時,必須保持頭腦冷靜,做好業務、資本規劃。
集采圍標案則揭示了企業在合規時代必須遵守的規則。在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中,多家企業因串通投標而被取消中選資格,并被列入“違規名單”。這提醒所有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商業道德。
國產疫苗行業的價格戰則展示了內卷的無盡危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不斷降價,最終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下滑。這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在持續的價格戰中,沒有贏家。
康乃德的創始人雙雙離職,則揭示了me better藥物研發之路的艱辛。康乃德的核心管線CBP-201曾被視為具有me better潛力的藥物,但隨著臨床試驗數據的出爐,其故事也走到了盡頭。這提醒所有企業,在追求me better藥物的同時,必須意識到這是一條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
圣諾醫藥的理財暴雷事件則給所有企業敲響了警鐘。在資本市場狂熱時期,一些企業可能過于樂觀地估計了市場風險,將大量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中。然而,當市場環境惡化時,這些投資可能會面臨重大虧損。圣諾醫藥的2000萬美元投資基金可能因私募債發行人違約而面臨重大虧損,這對其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最后,華領醫藥的遭遇也提醒了所有企業,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必須注重產品的實際效果和市場需求。只有真正滿足患者需求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立足。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