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安徽中技國醫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聯合研究中心課題年度進展交流會在國醫科技召開。會議聚焦2024年度研究成果與2025年研究規劃,中國科大管理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余玉剛、國醫科技總裁慈云飛攜校企雙方核心研究團隊出席會議,圍繞醫用耗材供應鏈場景應用創新與商業模式升級展開深度研討,加速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落地。
交流會現場
深化校企合作,成果多點突破
自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國醫科技與中國科大團隊緊密協作,針對醫療供應鏈行業痛點開展聯合攻關,在示范系統搭建、專lo研發、案例輸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周思捷、樊亦鳴、操時磊、鄭圣明四位博士后研究員負責的"醫用耗材平臺多級云倉補貨策略優化研究""數據賦能下的醫用耗材標準包設計研究""醫用耗材SPD商業模式創新研究"等首批課題研究,成功構建"基于卷積神經網絡預測算法的醫用耗材定數補貨優化系統"示范系統,并在試點醫院完成示范部署驗證;開展了術式套包和診療包補貨機制的相關前期研究;輸出全國百優案例,聯合醫療機構起草團體標準草案,進一步提升國醫科技在醫療供應鏈行業的話語權。同時,在專li和論文方面收獲頗豐,目前已形成多項待審專li與高質量學術論文成果,為行業發展構建起理論與技術的雙重支撐體系。
聚焦行業痛點,共謀發展新篇
會上,國醫科技總裁慈云飛指出,聯合研究中心課題高度契合企業發展戰略,通過高校科研能力與企業場景資源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真問題、真研究、真落地"。針對2025年規劃,慈總提出三大重點方向:加速現有課題成果的規模化應用,構建人工智能與區域云倉技術預研體系,力爭實現國家、行業標準制定與省部級科技獎項突破,持續強化企業在智慧醫療生態中的核心地位。
余玉剛教授強調要以"成果導向、目標引領"為核心原則,構建框架型課題研究思路,完善一站式全流程保障體系;在課題研究推進過程中建立動態優化機制,做好整體資源統籌與關鍵節點的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高校-企業-醫院"三方協同優勢,推動研究成果從"單點突破"轉向"全國布局"。
創新機制升級,構建產學研長效生態
為深化合作效能,雙方宣布建立專項推進機制:由中國科大李肖瀟博士后研究員與國醫科技總裁助理馬信陽共同牽頭,實行"月度專項調度、季度成果驗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確保研發方向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同時,聯合研究中心將聯合醫療機構積極申報各類成果產出,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資源投入。此外,積極探索與DeepSeek等前沿AI技術的融合創新,引入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重點突破智能算法核心技術,為醫療供應鏈的智能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次會議標志著以國醫科技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進入了深耕階段。未來,雙方將依托中國科大的學術優勢與國醫科技的產業積淀,持續聚焦醫療供應鏈關鍵領域的技術攻堅與模式創新,通過標準引領、技術賦能、生態共建,以創新勢能驅動醫療資源配置與服務質量的精準躍遷,為構建更具韌性與生命力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提供支撐。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