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叢刺激器又稱神經刺激儀或外周神經刺激器(PNS),由電刺激器、刺激針(阻滯針)、刺激套管、導管、導引器、遙控器等組成。臨床上主要用于外周神經阻滯(PNB)定位從而實施麻醉和術后鎮痛。
神經叢刺激器的出現使區域麻醉臨床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展,采用神經刺激器定位技術已日漸普及。其原理是通過穿刺針的針尖釋放一定強度和頻率的電流,誘發神經支配肌群的運動反應,據此定位需要阻滯的外周神經。
神經叢刺激器于1912年首次用于實施經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1962年Greenblatt首次將便攜式神經刺激器應用于臨床。神經刺激定位器的穿刺針具有獨特的絕緣外鞘,僅在針尖放電,穿刺針憑借刺激器產生單個刺激波,刺激周圍神經干,誘發該神經的運動分支所支配的肌纖維收縮,借此幫助準確定位。
神經叢刺激器可用于外周神經阻滯;連續神經阻滯;在鎮靜或基礎麻醉狀態下實施有效的神經阻滯,特別適用于小兒以及不能進行良好合作的病人;術后鎮痛;麻醉操作安全性高;準確的神經定位;方便為實習醫師和年輕臨床醫師熟練操作使用,提高醫院麻醉科的整體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負責困難穿刺,如解剖變異,燒傷等特殊病人,解決臨床困難,提高使用效率;疼痛治療,利用神經叢刺激器開展疼痛治療,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增加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神經叢刺激器結合醫院內的局域網,開展遠程醫療、教學、科研、培訓等活動。
與傳統方法相比,神經刺激器定位技術具有以下優勢:神經定位更加精確;神經損傷發生率低;減少了穿刺次數;拓展了PNB的應用范圍,如可開展腰叢、股神經、坐骨神經阻滯等,使神經阻滯麻醉進一步擴展以及提高成功率和術后鎮痛(腰叢,股神經,坐骨神經,肌間溝術后鎮痛);初學者即可獲得可靠的麻醉效果;在鎮靜或基礎麻醉狀態下同樣可以實施有效的神經阻滯,特別適用于小兒以及不能進行良好合作的病人(如聾啞兒);多點神經定位提高麻醉效果。